查看原文
其他

昭关镇这张周总理签发的国务院奖状背后的故事

2016-08-03 含山社区

点上方蓝字"含山社区"关注我们 

在含山县昭关镇人民政府党政办里,悬挂着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国务院奖状,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名颁发的“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安徽省含山县谢集乡”。可能很多人都看到,或是知道这张奖状,但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这张奖状背后的故事。她经历了近60年的风雨,真实记录了那一段坚辛而又辉煌的岁月!

1955年10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当时谢集乡(即现在的昭关镇)后圩三社谢集大队、四社王山大队、五社鲍庄大队等10多个自然村是血吸虫病流行区,其中何墩、永士坂、潘小村还是血吸虫病造成的无人村。因此,谢集乡被列为全县5个血吸虫病最为严重乡之一。

钉螺分布在水稻耕作区的田沟、塘坝、河滩、泉水等各种类型环境中。平均密度为每平方米900只,最高密度为每平方米4680只(麻的之!)。疫区居民感染率以村庄为单位,全县平均为28.82%,而谢集乡山洼小丁村1956年底调查时,62人中有54人受感染,感染率高达87.2%;其次是鲍庄村,感染率为73.7%。

50年代的含山县是血吸虫病重灾区,疫区历史累计病人3044人,全县原12个流行公社中,以谢集等5个公社流行程度最为严重,疫区居民感染率平均为28.82%,最高感染率达到94.6%,包山公社华阳大队大冯村167人中有158人患血吸虫病;到1956年,程板庄等6个村庄变成了无人村。由此可见,血吸虫病给含山人民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当时疫区普遍流行这样一首民谣,形象地道出患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危害。

手拿黄秧腰难弯,腿如麦秸肚如锣。

今日播下粮棉种,五谷丰登我如何。

为彻底消灭血吸虫病,1956年2月,县委、县人委抽调陈巨、李纬嵩等医务人员进驻谢集乡王山村指导查螺灭螺工作。在县血防工作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谢集乡党委、人委会极为重视,组织机关干部、社队干部和基层群众上万人次,填老沟4条,挖新沟6条,清理池塘11口,通过火埋和其他措施,无螺面积达38000平方米。乡党委书记王永友、乡长谷然贵也经常手拿铁锹战斗在灭螺第一线。1957年,谢集乡又发动4000多人次开展查螺灭螺工作,消灭新发现钉螺面积10000多平方米。时任乡党委书记徐灿金、乡长刘正水经常检查查螺灭螺工作,同时还从疫区抽出20多名青壮年成立一支常年专业灭螺工作队。在新成立的谢集乡血防工作组的领导下,灭螺工作队深入到每块钉螺能够生存的地方进行仔细查找,发现一处,消灭一处。

1958年4月份顺利通过地、县两级检查验收,达到基本无螺乡标准,成为全县防治血吸虫病成绩最为突出的乡镇。

含山县查螺灭螺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1958年秋出席全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获安徽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同年12月上旬,谢集乡血防工作组组长陈巨赴京出席了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双手捧回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名颁发的“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安徽省含山县谢集乡”的国务院奖状。

因当时已是人民公社化,谢集只是昭关人民公社的一个指导点,加上当时已处于困难时期,庆贺奖状领回仪式未能隆重举行。谢集乡人民对这张奖状十分珍惜,一直妥善保存在乡政府,即现在的昭关镇政府。(转自巢湖文化全书含山卷)

血吸虫病

血吸虫是通过钉螺这个唯一的中间宿主进行传播,人如果接触了含山血吸虫幼虫的水源,就可能会被感染。感染后的幼虫寄生在肠系膜血管里,以吸血维持生命,并会发育成血吸虫成虫,在肠系膜静脉的血管里产卵,同时放出影响健康的毒素。晚期血吸虫病,腹腔里会大旦积水,肝脾肿大,表现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还会大呕血危及生命。解放初期统计,去国约一千万余患者,一亿人口受到感染威胁。

含山人都在看

含山一名老人意外死亡在路边

林头老人被蛇咬身亡_亲属质疑医院失职

瘾君子窜入保健店盗窃并性侵女店员

马鞍山这封奇葩辞职信又将走红网络

含山医院将取消事业编制

头老人被毒蛇咬伤后不治身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